欢迎来到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六一生物专注于生产电泳仪,电泳槽电源 ,凝胶成像系统,基因扩增仪等实验室用检验分析产品,是电泳槽装置行业的领军企业

创于1970年专业电泳实验系统制造商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采购重点供应商,多次中标世界银行

六一生物咨询热线

400 960 6117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知识 > WD-9433A自动对焦失灵?载物台校准+光路调节实操图解

行业知识

WD-9433A自动对焦失灵?载物台校准+光路调节实操图解

作者:六一生物 发布时间:2025-04-25 09:26:40 点击:
    家人们,搞科研或者做实验的朋友肯定都对 WD - 9433A 不陌生吧!这可是我们在实验室里的得力助手。但最近我在使用 WD - 9433A 的时候,真的是被狠狠拿捏住了,它居然自动对焦失灵了!当时我正着急忙慌地赶着出实验数据,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差点没把我整崩溃。相信不少小伙伴也遇到过类似的糟心事,那种感觉,就像是关键时刻掉链子,真的太让人抓狂了!不过别担心,经过一番捣鼓和研究,我总算是把问题解决了。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通过载物台校准和光路调节,让 WD - 9433A 重归正常工作状态的,满满的实操干货,记得点赞收藏哦,说不定哪天你也用得上!

二、自动对焦失灵原因剖析

在深入解决 WD - 9433A 自动对焦失灵问题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来全面剖析一下导致这一故障出现的各种原因。只有把原因搞清楚了,后续的解决办法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毕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嘛,搞清楚原因就像是找到了开锁的钥匙,能帮我们顺利解决自动对焦失灵这个大麻烦。

(一)硬件层面

1、镜头内部卡涩:WD - 9433A 的镜头内部结构非常精密,由多个镜片和机械部件协同工作来实现对焦功能。如果镜头内部的机械部件出现磨损、变形,又或是受到灰尘、杂物的侵入,就很容易导致部件之间卡涩。一旦出现卡涩,镜片在移动时就无法像正常情况下那样顺畅,没办法精确地调整到合适的对焦位置,自动对焦自然就失灵了。比如说,在一些灰尘较多的实验环境中使用 WD - 9433A 后,没有及时对镜头进行清洁保护,灰尘就可能顺着缝隙钻进镜头内部,时间一长,就会影响镜头内部部件的正常运转。
马达故障:自动对焦主要依靠马达驱动镜头内的镜片移动来完成。要是马达出现故障,像内部的线圈烧毁、齿轮磨损等,就没办法提供足够的动力驱动镜片移动,自动对焦也就无法实现了。马达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负荷使用,又或是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强烈的震动冲击导致的。比如,频繁地进行自动对焦操作,让马达长时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就会加速它的磨损,增加出现故障的概率。

2、光圈叶片卡涩:光圈叶片的正常开合对于控制进光量以及实现准确对焦都至关重要。要是光圈叶片因为生锈、沾染油污,或者是本身的机械结构出现问题而卡涩,就会影响光圈的正常调节。光圈无法正常工作,相机就没办法根据拍摄环境和需求来调整合适的进光量,进而导致自动对焦失灵。例如,在一些湿度较大的实验环境中,光圈叶片容易生锈,从而引发卡涩问题。

3、相机传感器故障:传感器是相机捕捉图像的核心部件,要是它出现故障,比如感光元件损坏、信号传输线路出现问题等,就无法准确地捕捉到被摄物体的图像信息。自动对焦系统在工作时,需要依靠传感器提供的图像信息来判断被摄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进而驱动镜头进行对焦。一旦传感器出现故障,自动对焦系统就失去了可靠的数据支持,自然就没办法正常工作了。
相机主板故障:相机主板就像是整个相机系统的 “大脑”,负责控制各个部件的协同工作。要是主板出现故障,比如电路短路、芯片损坏等,就可能导致自动对焦信号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无法正确地控制镜头的对焦动作。而且主板故障还可能影响到相机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对实验操作的影响可不小。

(二)软件及设置层面

1、对焦模式设置错误:WD - 9433A 通常具备多种对焦模式,像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手动对焦等。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将对焦模式设置错误,比如本应该使用自动对焦模式,却误设置成了手动对焦模式,而又没有手动去调整焦距,相机自然就无法自动对焦了。不同的对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要是设置不当,就没办法发挥出相机自动对焦的优势。

2、对焦点选择错误:在进行拍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对焦点,让相机明确要对焦的目标。要是对焦点选择错误,比如选择了画面中一些无关紧要的背景区域作为对焦点,而不是被摄物体本身,相机就会根据错误的对焦点进行对焦,导致被摄物体无法清晰成像,看起来就好像自动对焦失灵了一样。在一些复杂的拍摄场景中,对焦点的选择尤为重要,要是不注意,很容易出现对焦点选择错误的情况。

3、相机固件或软件存在漏洞:相机的固件和软件就像是它的 “灵魂”,控制着相机的各种功能和操作。要是相机固件或软件存在漏洞,就可能影响到自动对焦功能的正常运行。比如,在某些特定的操作条件下,软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导致自动对焦系统接收到错误的指令,无法准确对焦。有时候,相机厂商会发布新的固件版本来修复这些漏洞,所以及时更新固件是很有必要的。

(三)外部环境层面

1、光线过暗或过亮:自动对焦系统主要是通过检测被摄物体反射的光线来判断其位置和距离的。要是光线过暗,被摄物体反射的光线就会很弱,自动对焦系统很难从中获取到足够的信息来准确对焦,导致对焦困难或者无法对焦。相反,要是光线过亮,又可能会让自动对焦系统出现过曝的情况,同样影响对焦的准确性。比如说,在夜间的实验室环境中,如果照明不足,或者在强光直射的实验台上进行拍摄,都容易出现自动对焦失灵的问题。

2、被摄物体周围亮度分布不均匀:当被摄物体周围的亮度分布不均匀时,自动对焦系统在检测光线反差时就会受到干扰,无法准确地判断被摄物体的边界和位置,进而导致自动对焦出现偏差或者失灵。例如,在拍摄一些具有强烈明暗对比的物体时,如果没有合理地调整光线,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3、极端环境: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像极寒、极热、高湿度等,相机的电子元件和机械部件的性能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在极寒环境下,电池的电量会迅速下降,相机的反应速度也会变慢,甚至可能导致镜头内部的润滑油凝固,使部件卡涩。而在极热环境中,电子元件可能会因为过热而出现故障。高湿度环境则容易让相机内部的电路受潮短路,这些都可能导致自动对焦失灵。要是在一些特殊的实验环境中,比如高温高压的实验室,就需要特别注意环境因素对相机的影响 。

三、载物台校准实操

(一)所需工具及准备工作

在对 WD - 9433A 的载物台进行校准之前,我们得先把工具准备齐全咯。首先,一把高精度的十字螺丝刀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用于拆卸和安装载物台上可能涉及到的螺丝部件 ,可别小瞧它,要是螺丝拧不下来或者安装不到位,那后续的校准可就没法顺利进行啦。然后,还需要一个校准片,这个校准片上面有着特定的图案和标记,是我们校准载物台的关键参考物,它就像是校准过程中的 “指南针”,能帮我们找准方向。另外,为了保证校准过程中光线条件稳定且合适,还得准备好调节亮度的工具,一般来说,设备自带的亮度调节旋钮或者通过软件调节亮度的功能就可以满足需求 。

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第一步,得确保 WD - 9433A 处于关机状态,然后小心地检查载物台表面,看看有没有灰尘、杂物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校准的东西。要是有,就用干净柔软的无尘布轻轻擦拭干净,可别太用力,不然可能会刮花载物台表面。接下来,把准备好的校准片、螺丝刀等工具整齐地放在操作台上,方便取用。还有哦,一定要确认 WD - 9433A 连接的电源稳定可靠,避免在校准过程中出现断电等意外情况,不然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费啦。

(二)校准详细步骤

1、固定校准片:将校准片稳稳地放置在载物台的正中央位置,就好像给载物台戴上了一顶 “标准帽子”。然后,使用载物台上自带的固定装置,比如夹子或者螺丝,把校准片牢牢地固定住。在固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校准片不能有任何晃动或者偏移,不然校准结果就会不准确。可以轻轻晃动一下校准片,检查是否固定牢固。

2、调整亮度:打开 WD - 9433A 的电源,启动设备。找到亮度调节按钮或者在设备的软件界面中找到亮度调节选项,慢慢调节亮度。在调节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校准片上的图案,直到图案的细节清晰可见,亮度达到预设的标准。一般来说,预设标准就是能让校准片上的图案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都能被准确识别的亮度值。比如,当亮度太低时,图案会显得模糊不清;而亮度太高,又可能会出现反光,同样影响观察和校准。

3、切换镜头与对焦:WD - 9433A 通常配备了多个不同倍率的镜头,我们先从低倍率镜头开始操作。在设备的镜头切换按钮或者软件界面中选择低倍率镜头,然后通过调节对焦旋钮,让校准片中心的标记清晰成像。判断是否对焦成功的依据就是中心标记的边缘清晰锐利,没有模糊或者重影。完成低倍率镜头的对焦后,再切换到高倍率镜头,重复对焦操作,确保在不同倍率下中心标记都能准确对焦。这一步就像是摄影师在拍摄不同场景时,需要不断调整镜头和对焦,以获得清晰的画面一样。

4、获取移动方案与校准:仔细观察校准片上中心标记与周围校准图案的位置关系,根据设备的校准算法或者操作手册上的说明,计算出载物台需要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这就是载物台的移动方案。比如,如果中心标记相对于校准图案偏左,那么载物台就需要向右移动一定的距离。接下来,针对不同的校准项目进行校准。如果是校准载物台的水平度,就通过调节载物台底部的水平调节螺丝,按照移动方案调整载物台的位置,直到中心标记与校准图案的位置关系符合标准要求。要是校准载物台的平整度,可能就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比如塞尺,来测量载物台表面不同位置的高度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校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决

在校准过程中,有几个地方可得特别注意。首先,整个操作过程要尽可能在平稳、无震动的环境中进行。要是周围环境震动比较大,载物台在调整过程中就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校准不准确。比如说,不要在靠近大型机械设备或者频繁有人走动的地方进行校准。其次,在调节亮度、切换镜头和对焦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避免因为操作过快而出现误操作。像快速转动对焦旋钮,可能会一下子错过最佳对焦位置,还得重新来。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也得提前了解一下。要是在校准过程中发现校准片的亮度怎么调都不合适,要么太亮要么太暗,那有可能是亮度调节设备出现故障了。这时候,可以检查一下设备的亮度调节电路是否有松动或者损坏,要是自己不太懂电路知识,最好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来处理。还有,如果切换镜头后无法对焦,先检查一下镜头是否安装正确,有没有松动。要是镜头安装没问题,那可能是镜头内部的对焦机构出现故障了,这也需要专业人员来检修。另外,在获取载物台移动方案时,如果计算结果出现异常,比如移动距离过大或者方向不合理,要重新检查校准片的放置位置以及中心标记和校准图案的识别是否准确,有可能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出现了偏差。

四、光路调节实操

(一)调节前的准备与检查

在对 WD - 9433A 进行光路调节之前,准备工作和细致检查是万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子才能盖得稳,准备工作做好了,光路调节才能顺利进行 。首先,要仔仔细细地检查各个器件内部的螺丝紧固情况。大家想想,要是螺丝松动了,在调节过程中,器件的位置就可能会发生偏移,那光路还怎么调得准呢?就像自行车的螺丝松了,骑起来都会摇摇晃晃的。所以,一定要确保每个螺丝都紧紧地固定住。对于装上镜片的部件,更要保证镜片已被固定得死死的,不然镜片晃动,光线折射的角度就会改变,光路也就乱套了。

另外,各组件也得紧固好,然后按照要求的装配孔装定各膜片架底板。这一步的关键是务必保证装定螺丝在装配 U 型孔的几何中心。为什么要这么严格呢?因为只有螺丝在中心位置,膜片架才能安装得正,光线通过膜片架时才不会出现偏差。就好像射箭要射中靶心一样,螺丝的位置对于光路调节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基准光调整

基准光(通常是红光)的调整可是整个光路调节的基础,就像画画要先打好草稿一样,基准光调好了,后续的调节才有依据 。调整基准光的尺寸时,我们需要借助刻度相对准确的直角尺来进行校正。这直角尺就像是我们的 “测量小助手”,能帮我们把尺寸量得准准的。通过调整红光四维膜片架的调节旋钮,让近、远端红点距光聚座安装平面的水平高度达到 50mm,这 50mm 可不是随便定的,它是经过精确计算和实践验证得出的最佳高度,能保证光线在这个高度下传输和聚焦的效果最佳。同时,还要让红点距光聚座安装平面调整一侧外沿的水平距离为 95mm,这样才能确保基准光的位置和尺寸都符合要求。

要是使用的是硬光路,在近远端红光位置调整好后,还有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要保证红点在过渡颈的中心。这过渡颈就像是光线传输的 “中转站”,红点在中心位置,光线就能顺利地通过过渡颈,继续往后传输,不会出现光线偏移或者散射的情况。等所有这些调整都完成后,可别忘了将红光膜片架的锁紧螺丝(位于膜片架边缘的中间部位)及调整旋钮上的螺母进行锁紧。这一步就像是给调好的基准光上了一把 “安全锁”,保证锁紧后红光位置无偏移,不然前面的努力可就白费啦。

(三)各膜片架调整

调整好基准光后,接下来就要按从前到后的顺序调整各膜片架啦。这一步的操作要点就是务必保证红点通过各器件的几何中心,这里说的器件包括镜片和晶体端面哦。为什么要让红点通过几何中心呢?因为只有这样,光线在通过这些器件时,才能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传播,不会发生折射、反射异常的情况,从而保证光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比如说,光线通过镜片时,如果红点不在镜片的几何中心,光线就会被镜片折射到错误的方向,那整个光路就乱了套,图像也会变得模糊不清。

在调整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红点的位置,通过微调膜片架的位置和角度,使红光过各个镜面的反射点与入射点重合。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一点一点地调整,直到达到最佳状态。每调整好一个膜片架,都要再次确认红点的位置是否准确,确保没有出现偏差。只有每个膜片架都调整到位,整个光路才能像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让光线顺利地传输 。

(四)光斑调试

完成前面的步骤后,就要进行光斑调试了。首先,要检查已接好的水路和电路,这一步很重要哦,要是水路漏水或者电路短路,不仅会影响光斑调试,还可能会损坏设备呢。确认无误后,在腔体上装上氙灯,把灯极夹头压紧,然后检查两层 IGBT 电压差是否差别不大。这里要特别注意啦,如果电压差较大,可千万别点灯,不然可能会引发危险,或者损坏氙灯。只有当电压差在正常范围内时,才能点灯使氙灯预燃。

氙灯预燃后,就可以调到合适的参数用相纸打光斑了。具体怎么做呢?先将相纸放在红光与全反镜片前出一次光,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防止全反镜片镀膜不够烧坏红光。然后,用全反的两个调整旋钮将光斑调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要是光斑是不规则的形状,那光线的分布就不均匀,成像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我们要把光斑调得圆圆的,让光线均匀地分布。接着,通过同时调整全半反的旋钮使激光光斑与红光同心。这就好比让两个圆的圆心重合,只有这样,激光才能沿着我们调好的基准光的路径传播,保证光路的准确性。在调整的过程中,要按照边调边锁的原则,调好以后,再将全半反膜片架的锁紧螺丝及调整旋钮上的螺母进行锁紧。锁紧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再次进行打光斑测试,看看光斑有没有变动。如果光斑有变动,就需要再将全半反膜片架微调一下,直到光斑与红点同心且光斑稳定为止 。

(五)硬光路与软光路的特殊调节步骤

1、硬光路:在装配扩束镜和 45° 全反镜之前,我们先让红光射到两米开外的障碍物上,这两米的距离也是有讲究的,它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和调整光线的位置。然后用记号笔打点标志,这个点就像是我们调整的 “目标点”。接下来,调整扩束镜架,要保证红点通过入射端中心,同时也与两米开外的点标志重合。这一步需要我们不断地微调扩束镜架的位置和角度,让红点准确地落在我们标记的位置上。当这一步完成后,就可以装上 45° 全反镜,在水冷环上装上相应的聚焦镜片。这时候,就要调节三个调整旋钮了,通过调整这三个旋钮,使红点在八角头出光口的中心。只有红点在出光口中心,光线才能均匀地射出,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

2、软光路:首先,按相应的孔位装定好耦合底板上的 45° 全反镜架和耦合镜架。这就像是搭积木一样,要把每个部件都准确地安装在对应的位置上。然后,调整耦合镜架的 V 型调整螺丝(M4),使光纤插口在镜架的几何中心。这一步能保证光纤与镜架的连接准确,光线能够顺利地耦合进光纤。接着,调整 45° 全反镜和耦合镜架的位置,使红点在耦合镜架的入射端与聚焦端都是中点。这需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和调整,让红点处于最佳位置。完成这些后,插上光纤,在光纤输出端用光源照射,在入射端用光纤观察镜观察。先调整耦合焦距将红点调至最小,这就像是把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让能量更集中。然后锁紧上方 U 型槽内的 M3 螺丝,固定好焦距。接着,调整 V 型调整螺丝使红点在光纤端面的中心,这一步能确保光线准确地耦合进光纤,提高传输效率。在整个调整过程中,要采取边调边锁的原则,锁紧耦合镜架上的所有螺丝,最后将光纤输出端插入准直聚焦系统,调整准直聚焦系统输入口的螺丝,使聚焦下来的红点在输出端的中心即可。这样,软光路的调节就完成了 。

五、总结与温馨提示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操作,我们成功地解决了 WD - 9433A 自动对焦失灵的问题,通过载物台校准和光路调节,让它重新恢复了 “战斗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详细了解了自动对焦失灵的各种原因,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外部环境因素,每一个方面都可能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然后,我们一步步地进行载物台校准和光路调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去完成,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调节失败。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安全问题千万不能忽视。比如,在调节光路时,要注意避免眼睛直视激光,防止对眼睛造成伤害。还有,在拆卸和安装部件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设备。操作完成后,也别忘了后续的维护工作。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各项性能,比如定期检查载物台的平整度和水平度,看看是否出现了新的偏差;还要定期清洁镜头和光路系统,防止灰尘和杂物的积累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

要是大家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者遇到了新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在使用 WD - 9433A 过程中的经验分享出来,让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这些设备更好地为我们的科研和实验服务 。


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

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50多年的历史,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2009年负责《基础电泳装置》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

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紫外分析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酶标仪、化学发光成像系统、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欢迎您的来电:400 960 6117  

我们的目标是: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

标签:

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六一生物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810064661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 960 6117

二维码
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站点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