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六一生物专注于生产电泳仪,电泳槽电源 ,凝胶成像系统,基因扩增仪等实验室用检验分析产品,是电泳槽装置行业的领军企业

创于1970年专业电泳实验系统制造商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采购重点供应商,多次中标世界银行

六一生物咨询热线

400 960 6117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知识 > DYCP - 32C电泳仪结果不理想的五大原因排查

行业知识

DYCP - 32C电泳仪结果不理想的五大原因排查

作者:六一生物 发布时间:2025-03-25 09:18:20 点击: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领域,DYCP - 32C电泳仪是进行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分离与分析的重要设备。然而,实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电泳结果不理想的情况,这不仅耗费时间和资源,还可能影响科研进度。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排查导致DYCP - 32C电泳仪结果不理想的五大原因

一、样品问题

样品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电泳结果产生负面影响。浓度过高时,条带会出现过载现象,表现为条带变宽、模糊,甚至多条条带融合在一起难以区分。例如,在核酸电泳中,若DNA样品浓度过高,超过了凝胶的承载能力,条带会变得异常宽大,无法准确判断其分子量。相反,浓度过低则条带信号微弱,难以检测到。为了排查这一问题,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或其他浓度测定仪器准确测量样品浓度。对于核酸样品,如DNA,一般建议浓度在50 - 200ng/μL较为合适。若浓度过高,可使用缓冲液进行梯度稀释;浓度过低,则可通过乙醇沉淀、真空浓缩等方法进行浓缩。

1、样品纯度欠佳

样品中若含有杂质,会干扰生物大分子在凝胶中的迁移,导致条带异常。对于核酸样品,可能存在蛋白质、RNA等杂质;蛋白质样品中可能混有多糖、核酸等。这些杂质会改变样品的带电性质和迁移速度,使条带出现扭曲、拖尾等现象。排查时,可对样品进行纯化处理,如核酸样品采用酚 - 氯仿抽提、柱层析等方法去除蛋白质和RNA杂质;蛋白质样品通过超滤、分子筛层析等手段去除多糖和核酸杂质。处理后再次进行电泳,观察条带是否有所改善。

2、样品降解

样品在制备、储存或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降解,尤其是核酸样品易受核酸酶影响而降解,蛋白质样品可能因温度、pH等因素变性降解。降解的样品无法得到准确的电泳结果,如核酸样品降解后,条带会出现多条拖尾带,无法确定原始核酸的大小和完整性。为避免样品降解,在操作过程中要使用无菌、无核酸酶和蛋白酶的耗材,样品储存时要注意条件,核酸样品一般储存在-20℃或-80℃,蛋白质样品根据其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温度,避免反复冻融。在实验前,可通过一些方法初步判断样品是否降解,如核酸样品可进行PCR扩增检测,若扩增效果不佳,可能样品已降解。

二、凝胶问题

1、凝胶浓度不匹配

凝胶浓度对生物大分子的迁移和分离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凝胶浓度与目标生物大分子的大小不匹配,会导致条带分辨率降低。对于较小的核酸片段,如小于500bp的DNA,需要较高浓度的凝胶,如1.5% - 2%的琼脂糖凝胶,其较小的孔径能有效筛分小分子核酸;而对于较大的核酸片段,如大于5kb的DNA,则需要较低浓度的凝胶,如0.8% - 1%的琼脂糖凝胶,较大的孔径便于大分子核酸迁移。在蛋白质电泳中,根据蛋白质分子量选择合适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若怀疑凝胶浓度问题,可重新准确计算并配制凝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的浓度操作,再次进行电泳实验。

2、凝胶制备缺陷

凝胶在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问题,如溶解不充分,凝胶中存在未溶解的颗粒,这些颗粒会干扰生物大分子的迁移路径,使条带模糊、扭曲。另外,凝胶中产生气泡也是常见问题,气泡在凝胶中形成空洞,生物大分子迁移到此处路径会发生改变,导致条带异常。为排查凝胶制备缺陷,在制备凝胶时,要充分搅拌,确保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充分溶解,使用前让凝胶溶液静置一段时间,使气泡自然逸出,或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轻轻吹去表面气泡。若发现凝胶溶解不充分,可重新加热溶解并充分搅拌。

三、电泳仪参数问题

1、电压设置不当

电压是影响电泳结果的重要参数。电压过高,生物大分子迁移速度过快,条带分辨率降低,还可能导致凝胶局部温度过高,使凝胶孔径发生变化,影响条带质量。例如,在分离1kb左右的DNA片段时,正常电压设置在100V左右较为合适,若电压提升至150V甚至更高,条带可能出现模糊、拖尾现象。相反,电压过低,生物大分子迁移缓慢,电泳时间过长,条带也可能扩散。排查时,要根据样品和凝胶特性合理设置电压,在电泳过程中密切观察样品迁移情况和凝胶温度,若发现条带异常或凝胶过热,及时调整电压。

2、电流异常

电流与电压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电泳过程。当凝胶电阻因各种因素(如凝胶浓度不均匀、缓冲液离子强度变化等)发生改变时,电流会相应波动。如果电流不稳定,会导致生物大分子迁移速度不稳定,条带出现宽窄不一的现象。例如,凝胶浓度局部过高,电阻增大,在固定电压下电流会减小,影响条带的均匀性。DYCP - 32C电泳仪通常会显示实时电流值,实验人员应根据实验条件和经验,判断电流是否处于合理范围。若电流出现异常波动,检查凝胶制备是否均匀、缓冲液是否正常,必要时重新制备凝胶或更换缓冲液。

3、电泳时间有误

电泳时间过短,目标条带尚未迁移到合适位置,无法准确判断生物大分子的大小和纯度。比如在检测PCR产物时,电泳时间不足可能导致引物二聚体条带与目标PCR产物条带无法有效分离。而电泳时间过长,条带会扩散,分辨率下降,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在凝胶中长时间迁移,逐渐扩散开来,条带变宽且边缘模糊。通过预实验确定合适的电泳时间,观察指示剂(如核酸电泳中的溴酚蓝,蛋白质电泳中的溴酚蓝或二甲苯青FF)的迁移情况,一般当指示剂迁移至凝胶长度的2/3 - 3/4处时,可初步判断电泳时间接近合适范围。

四、缓冲液问题

1、缓冲液种类错误

不同的实验需要不同种类的缓冲液,如核酸电泳常用TAE(Tris - 乙酸 - EDTA)或TBE(Tris - 硼酸 - EDTA)缓冲液。若使用了错误的缓冲液,可能会影响生物大分子的带电性质和迁移速度,导致条带异常。例如,在进行需要高分辨率的核酸电泳实验时,应使用TBE缓冲液,若误使用了TAE缓冲液,可能会使条带分辨率降低,难以区分相近分子量的核酸片段。在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方案和缓冲液说明书,确保使用的缓冲液种类正确。

2、缓冲液液位异常

缓冲液液位过低,无法完全覆盖凝胶,会导致电流无法形成完整回路,生物大分子无法迁移。在添加缓冲液时,要先检查电泳槽的刻度标识,了解合适的缓冲液液位范围,确保缓冲液液位高于凝胶表面0.5 - 1cm,保证凝胶完全浸没在缓冲液中。若缓冲液液位过高,可能会溢出电泳槽,影响实验操作和仪器安全。

3、缓冲液污染与失效

缓冲液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如含有杂质、微生物等,或者长时间使用后缓冲能力下降,导致离子强度和pH值改变,影响电泳结果。定期更换缓冲液,一般连续使用3 - 5次后应更换新鲜缓冲液。在使用前,检查缓冲液是否清澈透明,有无浑浊、沉淀等现象,若发现缓冲液污染或失效,及时更换。

五、实验操作问题

1、加样操作失误

加样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如移液器不准确,吸取的样品量不一致,会导致条带强度差异较大。加样时枪头插入过深,可能会刺破凝胶,影响样品迁移。另外,样品在加样孔中泄漏,也会导致条带异常。在加样前,要校准移液器,确保吸取样品量准确。加样时,将移液器枪头垂直缓慢插入凝胶孔底部,轻轻推动活塞,将样品缓慢注入凝胶孔中,避免样品泄漏。

2、电极安装错误

DYCP - 32C电泳仪有正负极之分,电极接反会导致生物大分子向相反方向迁移,无法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在安装电极前,要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明确电极的正负极标识,安装时再次确认电极的连接是否正确,可通过观察电极与电泳槽的连接位置和颜色标识进行核对。若发现电极接反,应立即停止电泳,重新正确连接电极,更换缓冲液后重新进行实验。

通过对样品、凝胶、电泳仪参数、缓冲液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全面排查,能够有效找出导致DYCP - 32C电泳仪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为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按照这些方法进行排查,顺利完成实验。如果您在排查过程中有任何经验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

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50多年的历史,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2009年负责《基础电泳装置》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

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紫外分析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酶标仪、化学发光成像系统、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欢迎您的来电:400 960 6117  

我们的目标是: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

标签:

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六一生物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810064661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 960 6117

二维码
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站点
线